玉溪试题资料

首页 > 玉溪三支一扶 > 试题资料

2024年玉溪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笔试模拟题(4月15日)

云南华图 | 2024-04-15 11:20

收藏

  1. 徐某盗窃电动车时,突然听到警笛声大作,因害怕被警察抓住而仓皇逃走,盗窃行为未得逞。徐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 王某饮酒后为发泄情绪,将家里的衣柜门板、椅子等物品从21层窗口向小区道路抛掷,危害过往人员及车辆安全,王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高空抛物罪

  C.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寻衅滋事罪

  3. 刘某开车时,看到前方有老太太横穿人行道,他因觉得距离远,撞不到,就没有减速,结果把老太太撞死了,刘某的心态属于: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 陈某因上车问题与公交司机王某产生冲突,不顾车上乘客安危,用拳头击打王某头部,妨碍王某安全驾驶,危害公共安全。陈某应承担: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

  D.道德责任

  5. 郎某、何某出于博取关注等目的,使用手机偷拍正在等待取快递的被害人谷某且将视频发布在某微信群,并谣传谷某出轨快递员,消息相继扩散到110余个微信群,引发大量低俗评论,影响了谷某的正常工作生活。二人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寻衅滋事罪

  C.造谣罪

  D.诽谤罪

  6. 洗钱犯罪对国家的金融安全危害非常大,下列不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的是:

  A.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B.盗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C.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D.毒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

  7. 甲驾车行驶在一个偏僻的小路上,由于大意不小心撞到从巷子穿出的乙,甲看到乙倒在地上后立即驾车离开,乙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最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结果加重犯

  D.危险犯

  8. 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甲在协助政府从事危房改造工作期间,为非法将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占为己有,故意编造事实,借他人之名,套取资金15752.26元,后在国家大力反腐威慑之下,主动将全部赃款交还至镇危房改造办公室。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职务侵占罪

  C.严重违纪,但事后将资金退还,不构成犯罪

  D.构成贪污罪

  9. 某人被判无期徒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

  A.五年

  B.七年

  C.十三年

  D.十五年

  10. 下列选项中,( )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A.轮船失事,船长迅速乘救生艇率先逃生

  B.在逃犯开车冲向闹市时,警察开枪将其打死

  C.刘某唆使自己豢养的狼狗咬陈某,陈某顺手操起地上木棍打死狼狗

  D.轮船刚驶离港口,遭遇暴风,船长为避免轮船倾覆,下令把船上货物抛入海中

  答案解析...请翻下一页哦~

云南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备考相关推荐
国考职位表下载入口 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报名入口 国考岗位位在线筛选
云南省考职位表下载入口 云南省考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 云南省公务员岗位在线筛选
云南事业单位职位表下载 云南事业单位报名时间 云南事业单位岗位在线筛选
文职招考职位表下载 军队文职报名时间 了解军队文职
云南三支一扶招考信息网 云南特岗招考信息网 银行春招、秋招信息网
教师资格报名时间笔试时间 云南农信社专题信息网 考编面授课程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本题中,警笛声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徐某犯罪未能得逞,徐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A项排除。

  C项: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C项排除。

  D项: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D项排除。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由此可知,王某的行为构成高空抛物罪。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A项排除。

  C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C项排除。

  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D项排除。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根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所以,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题干中,刘某的行为,是已经预见到了自己可能会撞到老太太,因轻信距离远可以避免,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C项: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①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②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刘某没有主观上的故意。AC项排除。

  B项: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危害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B项排除。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知识。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可知,陈某的行为构成妨害安全驾驶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因此,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诽谤罪的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由此可知,题中郎某、何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A项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B项排除。

  C项:我国刑法并未规定造谣罪。C项排除。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四)跨境转移资产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可知,盗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不属于洗钱罪犯罪对象。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B选项盗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属于盗窃罪犯罪对象。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结果加重犯,亦称加重结果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由于发生了严重结果而加重其法定刑的犯罪形态。对结果加重犯可简单图解为:结果加重犯=基本犯罪构成+加重结果。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结果加重犯一般是由两部分构成: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所谓基本犯罪,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加重结果,是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已经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结果的范围。题干中甲将乙撞倒后是交通肇事罪,属于结果犯,但后来甲没有救治乙,驾车离开造成乙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即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的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并非一着手即告完成,而是有一个实行的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

  B项: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D项: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甲虽然是村基层组织人员,但其是受国家机关的委托从事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其利用其协助政府从事危房改造工作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家危房改造款,构成贪污罪。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可知,本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本案中甲只是协助政府工作,并没有代为保管危房改造资金。A项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本案中,甲不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不符合犯罪主体这一构成要件。B项排除。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七十九条,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1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紧急避险,是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损害另一法益以保护较大法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D项中,暴风来袭,船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为避免轮船倾覆而将货物抛入海中,损害了一种较小权益而保护更大的权益,其行为构成紧急避险。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船长负有特定职责,他不得弃船逃跑,所以其行为也不构成紧急避险。A项排除。

  B项:警察的行为属于其他排除犯罪事由的法令行为。B项排除。

  C项:陈某打死狼狗的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进行的自卫行为,属于正当防卫。C项排除。

云南华图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银行备考相关推荐
国考职位表下载入口 国家公务员报名时间国考报名入口 国考岗位位在线筛选
云南省考职位表下载入口 云南省考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 云南省公务员岗位在线筛选
云南事业单位职位表下载 云南事业单位报名时间 云南事业单位岗位在线筛选
文职招考职位表下载 军队文职报名时间 了解军队文职
云南三支一扶招考信息网 云南特岗招考信息网 银行春招、秋招信息网
教师资格报名时间笔试时间 云南农信社专题信息网 考编面授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