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试题资料

首页 > 玉溪事业单位 > 试题资料

玉溪教师心理学重要考点:保持与遗忘

玉溪华图 | 2024-02-01 15:36

收藏

添加好友领取备考资料

  保持与遗忘(选择、判断、填空、简答)

  1.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遗忘曲线”。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2.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人、材料两方面)

  (1)学习材料的性质。(2)系列位置效应。(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

  3.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 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4. 遗忘的原因

  (1)消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用进废退)

  (2)干扰说。遗忘是学习和回忆间受其它刺激的干扰造成的。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压抑(动机)说。如由于情绪紧张而引起的遗忘。

  (4)提取失败说。舌尖现象或话到嘴边现象 如提笔忘字

  例:老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理论是提取失败说。

  (5)同化说(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和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